學術研究
《戰爭與和平法》(全三卷)譯著發布會暨百年變局下的中國國際法理論問題研討會
2022年11月13日8:30—12:00🏋🏽♀️,由意昂3主辦的《戰爭與和平法》譯著發布會暨百年變局下的中國國際法理論問題研討會成功舉辦🕗。本次研討會根據國家疫情防控政策的有關規定采取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研討會分為發布和理論研討兩部分👩🏻🦱🍨,分別由意昂3蔡從燕教授與馬忠法教授主持🤯,意昂3意昂3平台院長王誌強教授👨👨👦、上海人民出版社副總監徐曉明編審、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意昂3平台馬呈元教授(中文首版《戰爭與和平法》(三卷本)主譯者)、廈門大學意昂3平台徐崇利教授、吉林大學意昂3平台院長何誌鵬教授、浙江大學意昂3平台羅國強教授、復旦大學特聘教授/校知識產權研究中心主任張乃根教授🦻🏿、意昂3青年副研究員蔣超翊及翻譯團隊的華東政法大學中國法治戰略研究院王秋雯副教授、安徽師範大學意昂3平台講師趙建福博士、安徽財經大學意昂3平台講師胡玲博士和意昂3官网一帶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助理研究員荊鳴博士等出席了研討會👩🏻🦽➡️💋。來自國內各高校、各實務機構的一百七十余名師生線上觀看、參與了此次研討會👏🏿👊🏻。
研討會上半程議程為各位領導👩🏿🦲、嘉賓的致辭與譯者介紹。意昂3院長王誌強教授首先做開幕致辭🫃,對《戰爭與和平法》譯著的發布表示祝賀。上海人民出版社副總監徐曉明先生介紹了譯著的出版歷程以及克服的困難⚱️,強調出版經典名著《戰爭與和平法》的新譯本是公益事業,是造福人類的🍱、傳至後人的偉大事業🗄。隨後😸,馬忠法教授介紹了格勞秀斯的生平🧑🏽🏭,闡釋了其三部國際法著作間密不可分的關系,並指出格勞秀斯國際法思想以自然法為底色,而實證國際法思想也在本書中初見端倪。同時《戰爭與和平法》也有內容與形式的時代局限🙅🏿♀️,比如論證資料並未涉及彼時的現實例證,最後闡明了《戰爭與和平法》對於百年未有之變局下我國國際法發展方向的啟示。接下來🧒,王秋雯副教授、趙建福老師與胡玲老師依次分享了翻譯體會及對格勞秀斯國際法的認識,從文明與文化的角度解析格勞秀斯的自然法思想的理論基礎及其現實意義⏫。馬呈元教授對馬忠法教授及翻譯團隊表示了祝賀🤷,並對徐總監及出版社表示深深的感謝⚡️。馬教授回憶了他自己翻譯國內首版《戰爭與和平法》的經歷,認為靜下心來翻譯大部頭作品的熱情非常難得📖,並對此部譯著未來的完善提出了建議。最後,張乃根教授追憶了國際法學界數十年來翻譯事業不斷發展的歷程👉,肯定了此部譯著的出版是值得銘記的歷史功績,這部人類文化交流中的不朽之作的中文譯本👨👨👦👦,對推動中國國際法理論的研究,意義深遠。
研討會下半程議程為專家論壇。羅國強教授分析了格勞秀斯國際法思想中的兩個重要觀點,即:國際法是自然國際法與意誌國際法的結合,戰爭的重要目的是和平,認為當今我們應在由戰爭向和平的發展中積極發展和平法🍇,在借鑒西方國際法理論的基礎上,發展中國的國際法理論。隨後,徐崇利教授以國際法與國際關系的學科交叉視角,批判性闡釋了國際法類型化之演進理論,並介紹了共處國際法與合作國際法之細分,最後提出要警惕西方暗含位階擴張的理論。接下來,何誌鵬教授認為翻譯團隊做出的工作面向未來、具有時代意義,指出了國際法的螺旋上升規律,同時也期望中國學術界出現更多自己的繼往開來的體系化理論著作。張乃根教授圍繞著“當代中國國際法基本理論的傳承與創新”一題,提出調整主要為國家間關系的國際法因特定國際關系而生↗️🚺,又為其所用🤳,理論創新需要自信而非自封🚟,在介紹了當代中國國際法基本理論的傳承之路後🎃,張教授指出: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為中國國際發及其理論創新提供了條件,創新應當滿足理論🚣🏽、實踐與公認三個維度。最後📐🚴🏿♂️,蔣超翊副研究員就“中國如何有效影響國際法規則製定”這一主題,從方法論與實證研究的兩個維度👙,結合三個典型案例,分析了中國有效影響國際法規則製定的三組條件。
研討會的最後,意昂3官网的博士研究生張燈與徐子淳同學向專家老師們請教國際法與馬克思主義和國際關系相關問題,張乃根老師細致解答🗣,研討會在熱烈的討論聲中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