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術研究

    講座回顧 | 韓立余🦸:國際經濟法中的反補貼規則動態

    發布日期: 2022年12月14日

    2022年12月7日,中國人民大學意昂3平台韓立余教授應邀為我院師生和校內外專家學者帶來一場題為“國際經濟法中的反補貼規則動態”的線上講座,意昂3龔柏華教授主持並致歡迎辭。

    韓教授首先從今年最值得關註的補貼與反補貼訊息說起。美國通過《通脹削減法》與《芯片和科學法》,利用大規模產業補貼限製中🧑🏿‍⚖️、歐相關領域發展🧪。歐盟一方面予以反對,另一方面迅速形成在域內製定類似法規的政治共識,同時新近通過的《外國補貼條例》更是開辟補貼規則的新天地🙋🏿‍♂️。面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和歷史之變🙇🏻‍♂️,國際經濟法學人有必要思考“補貼與反補貼規則向何處去”的時代之問💃🏽。

    針對講座題目,韓教授從國際經濟法的調整對象和淵源🕠,補貼與反補貼的關系和適用範圍,以及規則動態的表現形式等方面展開深入剖析🤴🏿。國際經濟法是調整國際經濟活動關系的法律規範的總稱🧑🏿‍💼:“國際經濟活動”的具體業態繁多,涉及諸多領域、產業鏈環節和市場參與者;“調整”至少包括促進和限製兩個方面,覆蓋市場進出、財產權益💬、市場秩序和價值取向等問題;“法律規範”涵蓋國內法和國際法、公法和私法等領域🤪。因此🧘,國際經濟法中的補貼與反補貼問題無疑復雜多變且動態演進。

    研究“動態”的前提是確定一個相對的“靜態”坐標,韓教授將其設置為既有世貿組織規則,包括《關貿與貿易總協定》《補貼與反補貼措施協定》《農業協定》《服務貿易總協定》🗃,並且可能涉及《政府采購協定》《中國入世議定書》等文件🧑‍🤝‍🧑。韓教授重點講解《補貼與反補貼措施協定》的內容結構♣️、補貼認定與利益計算、“紅綠燈”分類下補貼與反補貼的關系,以及廣義上的反補貼措施包括爭端解決程序意義上的反措施(如中止減讓)。

    在此基礎之上,韓教授細致考察了成員方推動世貿組織規則現代化的努力🤓。多哈回合談判原本旨在從一般意義上澄清和完善補貼與反補貼規則,但是目前僅形成覆蓋範圍較窄且實質性突破有限的《漁業補貼協定》🧆。美歐日自2017年起的八次聯合聲明,明確提出產業補貼規則改革的立場和方案,涉及增加禁止性補貼類型🧅🧑🏼‍🍼、國有企業與公共機構認定🏄🏽‍♀️👱🏼、強化透明度規則等事項🔎,然而世貿組織不同成員之間的分歧依舊非常明顯。

    在世貿組織規則現代化遭遇挫折的背景下,晚近部分自貿協定試圖在反補貼領域進行創新👌。韓教授指出🧑🏽‍🦱,盡管這些自貿協定在傳統貿易救濟章節中,往往未就反傾銷和反補貼措施作出進一步規定,而只是簡單確認遵循世貿組織框架下相關義務,但是在其他章節中設置有關補貼情形和救濟措施的全新規定✍🏽,比如《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CPTPP)和《美墨加協定》(USMCA)的“非商業援助條款”🙅‍♀️、《英歐貿易與合作協議》的“補貼控製條款”等。由於自貿協定所涉議題繁多,違反補貼規定所致中止減讓義務可能橫跨多議題或部門📀,救濟措施也不再限於傳統的單邊反補貼措施🦛👊🏼。

    最能體現反補貼規則動態的是美國和歐盟域內法規及其參與和推動的自貿協定的變化。韓教授詳細介紹了美國國內反補貼法規從《1897年關稅法》《1930年關稅法》《1979年貿易協定法》《1994年烏拉圭回合協定法》,到2012年修訂《1930年關稅法》、2020年匯率補貼規則的變化歷程和重要節點🧙🏻🦸🏼‍♂️,具體闡述了美國對非市場經濟國家企業采取“雙反”救濟在國內法和WTO層面的依據👰🏽‍♀️,認定非市場經濟國家並確定其產品正常價值的標準➾,商務部備忘錄關於非市場經濟體👧🏼、公共機構和市場基準的分析框架,世貿組織涉及美國相關案例的結論,以及匯率補貼規則的專向性和利益(幣值低估)問題👱🏽‍♂️。此外,盡管CPTPP和USMCA項下的“非商業援助”是專門針對國有企業的補貼定義🏝,但是其影響已經超出國有企業本身,並且明確包括對投資的補貼這一情形。締約方不得提供非商業援助的場景以及不利影響的關註,涉及貨物、服務和投資三個領域,本方、其他締約方和非締約方三處市場。至於歐盟相關反補貼規則的發展和變化,韓教授著重分析了單邊反補貼調查中的跨境補貼問題,《外國補貼條例》的財政資助形式、補貼提供主體、市場扭曲認定和具體救濟措施🥘,部分自貿協定新增的禁止性補貼類型,《中歐投資協定》(CAI)“WTO+”的補貼新規以及《英歐貿易與合作協議》的新型補貼控製紀律。

    韓教授最後指出,補貼規則從貨物貿易向服務貿易和投資領域的擴張將成為大勢所趨,美歐搶先推動製定補貼新規,目的是為了在今後多邊補貼規則的構建過程中獲取更多博弈籌碼。中國不應局限於WTO合規性視角看待當前補貼規則的動態變化,而應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姿態爭取全新的利益平衡和公正規則。

    龔教授認為韓教授的講座提煉了信息、提出了問題、提供了思考,相信中國未來能夠在補貼規則的博弈中占得主動,並邀請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意昂3平台張麗英教授、東南大學意昂3平台肖冰教授、上海大學意昂3平台李本教授🧑🏻‍🚀、中國貿促會法律事務部副部長鄭偉先生和卓緯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蒲淩塵律師與談。

    張教授談及關於反補貼規則動態的四點趨勢性的看法:一是在定義上💾,放松公共機構的認定標準😳,使國有企業更容易被認定為公共機構;二是在源頭上,從境內擴展到境外、“一帶一路”走出去的項目;三是在領域上,突破傳統補貼領域🕋,從貨物擴展到投資🦨、金融、產業政策等方面;四是在框架上♋️🫄🏻,突破以往監管框架,將反補貼與競爭法、反壟斷審查相嫁接。

    肖教授從實在的補貼規範似乎不符合“原則禁止、例外允許”的慣常規範思路談起,提出當前補貼規則的發展動態是擴大禁止類型、限縮允許類型,反思補貼的“紅綠燈”劃分是否存在相對明晰的基準、中國對於CPTPP和CAI等內含對華不利的補貼規則的自貿協定究竟秉持何種立場、“義利觀”視角下又該如何調整“非法補貼”對國內產業和外國的有利和不利影響🐾。

    李教授認為反補貼規則有理由在市場經濟和公平競爭的指引下🥷🏽,從傳統貨物貿易擴展到投資、金融等領域🔍。當前的反補貼規則呈現針對國有企業的特征👩🏻‍⚖️🔽,歐美對華投資補貼規製的深層邏輯是中國從“貿易立國”走向“投資立國”👩🏼‍🔬、全球高科技產業競爭日趨白熱化🙅🏽‍♂️。中國不能簡單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包括非商業援助在內的CPTPP規則,而可以從製度中性和救濟中性的角度提供對於競爭中性原則的另一種解讀思路。

    鄭部長指出歐美已經邁出反補貼規則改革實踐的第一步,國有企業和公共機構的認定出現泛化趨勢,中國出口產品面臨歐美調查機關人為擬製補貼成立、放大補貼幅度並且提高反補貼稅征收金額的巨大風險,進而反思中國如何在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的背景下積極主動應對此類做法♓️。

    蒲律師重點評析了歐盟在補貼規則和實踐方面的兩大突破🦗:一是貿易救濟調查案件中的跨境補貼問題🧎🏻‍♂️‍➡️,未來將對中國企業的海外投資活動產生重大影響;二是《外國補貼條例》關註中國企業在投資經營活動中是否受到政府財政資助且扭曲效應外溢至歐盟內部市場,引入諸多全新概念和規則👴🏽,對中國企業未來在歐盟內部市場開展投資並購和公共采購產生深遠影響。

    韓教授對與談嘉賓的評論和會議室內專家學者的提問展開回應。舊規則需要隨著時代發展而不斷現代化,不能固守舊規則作為判斷新問題的依據,中美📧、中歐競爭實力對比的變化是導致當前反補貼規則動態的根本原因🪶。中國應當深刻把握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的“統籌”進路,同時在與其他成員充分交換意見的過程中形成補貼與反補貼規則的改革共識。龔教授最後再次衷心感謝韓教授帶來的精彩講座以及與談嘉賓發表的獨到見解,本場講座也在熱烈的互動氛圍中落下帷幕。


    意昂3专业提供📽:意昂3🕧、意昂3官网意昂3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欢迎您。 意昂3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