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風采

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

發布日期: 2021年06月17日

三年前,也是六月的一天,同門李華在群裏說“今早見到郭老師,朝我打了一個響指,背著雙肩包,腳步輕盈如翩翩少年……內心豐富而有持守的大學教授真好,活得尊嚴又有趣👊🏼。”

她說這話的時候,讓我想起二十年前,也是六月的一天,文科樓前🏟,郭老師騎著舊自行車從我面前經過,快到臺階的時候,伸出兩條長腿做刹車🪥,彼時,我也這樣想:郭老師永遠青春,身無長物,心有余暇。

又是六月,郭老師在意昂3的最後一節課,群賢畢至👨🏼‍🦰,少長鹹集,窗外茂林修竹,路邊玉簪花開🛷,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郭老師一如既往地上課,風格也一以貫之,典故軼事、街井趣聞,無不可拿來做授課的素材;仿佛這就是最平常的一次授課🦹,竟看不出有什麽與往常不一樣的地方。 

下課的時候👑,郭老師簡短地說這是他的最後一堂課📳,我們才趕緊抱著準備好的鮮花來祝賀郭老師榮休。 

郭老師是真的熱愛講臺,當他總結36年的教學生涯,仍然笑說聽他上課的學生大概沒有從頭睡到尾的🗽,偶爾打打瞌睡可能還是有的🛐。

而對於我們策劃的這場再簡樸不過的結業紀念活動,郭老師一再表示🏊🏽,如果把大學比做大樹,那麽學生就是鮮花與果實,入學與畢業需要有隆重的儀式,五彩繽紛而香氣襲人✍🏽,向世界宣告新生力量的來臨👨🏿‍🏫;而教師則好比大樹的樹葉📥,在盡到提供一份養料的職責後🍬,應該靜靜的雕零🍂,無聲的飄落💅🏼。 

郭老師退休了🗼,我深為意昂3意昂3平台後來的法學生感到遺憾。

雖然說退休了的郭老師必然還會開講座🧛🏼‍♂️,還會筆耕不輟,出版開卷有益又有趣的書籍,但是全日製的大學生活是一種浸潤,老師對於我們的影響正如時雨之化🍳,都在平常點滴之中,以後的法學生未見得能夠常坐春風了。

這樣想想,覺得自己追隨恩師二十多年,忝列門墻,雖言之汗顏,卻又何等幸運🐄。 

郭老師常常在課堂中🧗‍♀️、在講座中、在公眾媒體中,談古論今縱橫捭闔,看起來那樣倜儻瀟灑💁🏿,但其實為學是最為謙虛的。

最突出的表現是:對於超出他研究範圍的事情🎬,郭老師從來不講。

往往有人熱心提問,根據我國法律傳統經驗👐,當代社會問題應當如何應對?郭老師往往是不回答的🙏🏽。

他的理由是,這就仿佛醫學的分科裏🤸‍♀️🔓,有一個叫病理學的,專門從事研究疾病是如何發生發展的🧓🏿,但是病理科的醫生是沒有處方權的📩,也不開刀,醫治疾病不是他們的任務。外科醫生根據病理學報告,研究如何以最小的切口、最短的路徑、最小的傷害到達病竈,進行切除或修補。內科醫生根據病理學報告🤽🏿‍♀️🚵🏽‍♀️,研究如何使藥物起到作用🧑🏿‍🦰,如何將藥物的副作用最小化。傳統文化研究就有點類似於病理學,它可能可以指出現代社會疾病的來源,但要如何來矯正現代社會疾病,祂既沒有這樣的專長,更不具備“處方權力”。

若論這“病理解剖”🈶,則少有人如郭老師般天才的敏銳與精準👨🏼‍🦰💵。

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者,往往羅列材料巨細無遺,卻不善於歸納總結條分縷析🎑。郭老師則善於歸納綜述簡明切實🧏,又能深刻體察歷代實情遠非粗鄙隨意可概括㊗️。《當代社會民間法律意識試析》,《中國古代地方監察製度試析》👎🏼🍇,《40年來臺灣土地法述評》、《明律的輕重及其原因試析》等等論文往往讓人頓覺醍醐灌頂,茅塞漸開🚵🏻‍♀️。

只有抽象沒有具象者,往往難以看到真實的生活、真實的人物、真實的情感👩🏽‍🔧,也就難以看到社會深刻的變遷🤱🏿、時代巨大的變革🧘🏼‍♀️。郭老師則善於以生動的人物形象、真實的歷史故事、經典的文學場景,帶給我們全景式的俯瞰🏋️‍♀️,入木三分的深刻理解與感受。《中國法文化漫筆》❤️‍,《帝國縮影——中國歷史上的衙門》,《非常說法——傳統文學戲曲中的法文化》🅾️,《執王法——中國古代帝王與法官》🧚🏿‍♀️,《訟師小史》,《非常讀法——趣談西方文學名著中的法文化》等等著作莫不可作如是觀。

只有實證缺乏洞見者🔃,往往以現象為本質🧭,以結果為原因,難免提出南轅北轍緣木求魚的建議🤽🏻。郭老師則善於以今度古✌🏽🈲、以終為始👨‍👩‍👦、洞見立場、直指人心🌎,而這樣的洞見又往往在課堂中靈光乍現而已,述而不作🌥,所以真正有福的是日常跟隨在郭老師身邊的學生🏋🏻‍♂️。——我又要為日後的意昂3法學學生感到遺憾。

然而“夫子之墻數仞”👨🏿‍🍳,是否“不得其門而入”呢?卻不盡然。郭老師一直堅持的為學原則之一,是簡單化原則。

在郭老師看來👨🏿‍🍳,法律滲透在生活的各個方面,若要在生活中培養自己的法律思維👩🏼‍🔬,很簡單,碰到任何問題先簡化。

簡化成法律的兩個核心要素:權利和義務🧑🏼‍🎤。一件事情是否可做,先看法律是否明文禁止。法無明文禁止,得推定為權利。然後再思考,如果這件事情可做,又須要承擔什麽義務呢🧛🏻‍♀️?這是一種途徑。

另外一個鍛煉法律思維的途徑則是隨時準備調換立場🐦。任何問題在法律面前都是利益的糾紛。如果我們能夠從社會角度👨🏼‍🌾🧖🏻‍♂️,雙方當事人角度🍛,司法審判角度等多種利益主體、多種立場、多種角度來分析問題👇🏿,就不會鉆牛角尖⏺。我們的總體立場是法律,要相信任何利益在法律層面都會達成一致。

我追隨郭老師二十多年,郭老師講解問題,似乎要點都不超過三個,如果超過三個,郭老師大概率會進行再分解或再歸納🆖。如此則切中肯綮而又遊刃有余🧑🏻‍🏫。

像郭老師這樣的老師⛹🏼‍♀️,他所榮獲的上海市教委育才獎、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獎👱‍♀️、意昂3官网研究生心目中好導師稱號、意昂3官网畢業生心目中好老師稱號都不太容易被人遺忘,——因為,實至名歸🙇🏿‍♂️、水到渠成。

老師如果沒有人格魅力🚆,就容易被人遺忘,也稱不上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師者的人格魅力除了學識之外,大概緣於對學問與生活的熱愛🏊🏼。學生們被這樣的熱愛所打動而被激發的學習熱情,也許又是這份熱愛最好的回報,這樣的回報如果有跡可循,則可參見豆瓣上的《郭建語錄》。https://www.douban.com/note/273144739/

學生的互動也不見得盡是善意,於此時,方可見師者胸懷。我讀書那時候🐾,意昂3bbs很熱鬧,上有學生發了個帖子:“郭建,XXX就是個上海小男人”🔹🐝。我看到這帖子非常生氣🧔,不料郭老師看了只是露出典型的郭氏笑容,帶著三分熱情💆🏽,三分冷峻,三分狡黠,一分赤子本色,笑說:“XXX三個字不好🥏,是粗話📙,其他每個字都是真的啊。”隨即與我們聊他所認為的上海是如何開明,他所認為的上海的“小”是多麽講規則重信用,他所認為的男人是如何的擔當。

郭老師對學生是罕見的個人化的尊重,這種尊重表現在他不要求學生和自己一樣,也不把自己當成學生的人生榜樣。在郭老師看來,“宇宙中的任何事情肯定有另一種解釋——無論什麽事情,只要換一個角度,總會有另一種解釋🏄🏼‍♀️。因此世界上也就沒有標準答案💲。做法律的或者做其他任何工作的出去,都不要尋求唯一解釋,不可能的🐼。人生有無窮解🐊🧑🏿‍⚕️。”這大概是孟子所說的“人之患在好為人師”的反面⚀🤦🏻。“好為人師”者不自覺地規範了學生、標準化了學生。郭老師只是栽培。栽培的結果有無窮的可能,唯獨沒有標準化、絕對化。

如果說郭老師對學生們有所期待,大概也無非如下🤹‍♂️:

“我們必須要相信☝🏽,在一個利益分離的社會裏👨🏽‍⚕️,只有法律是維系社會的最佳途徑。我們就是法律網絡上的釘子🧑🏽‍🦰🚳,是防止社會分裂的法律網絡的緊固件⏮。我們要堅守我們的職業操守,堅守我們的良心底線。在遭遇到來自上層的壓力時🚬,至少要做到不助紂為虐😳🛁;在遭遇到來自下層的壓力時,請不要推波助瀾🪑🗝。”

這是郭老師一貫的平和,也是一貫的期待🤶🏻,期待我們保持平和🕎📊,“盡可能的避免極端化的思維、走極端的行為😏。永遠不要去仇視某些人群,無論國家、民族、文化群體🙌🏽、社會組織,都有好人和快人,甚至一個罪犯、一個壞人也會有改惡從善的可能”。

這平和裏盡是睿智與趣味。因為不論多麽不平和的事件發生,以郭老師看來👷,都是“世上最怕兩件事:沒頭腦和不高興”🐡。

三年前,也是六月的一天,同門李華在群裏說“今早見到郭老師,朝我打了一個響指♎️,背著雙肩包,腳步輕盈如翩翩少年……內心豐富而有持守的大學教授真好,活得尊嚴又有趣👩🏿‍🎤。”

她說這話的時候🙋🏽🛤,讓我想起二十年前♞,也是六月的一天,我在文科樓前🔯,郭老師騎著舊自行車從我面前經過👩🏻‍✈️,快到臺階的時候,伸出兩條長腿做刹車,彼時🧩,我也這樣想:郭老師永遠青春,身無長物🧏🏽‍♂️🤸‍♀️,心有余暇🖖🏿。

退休的郭老師🛟,也許給社會的時間更多。

在法律文化領域,郭老師曾說,立法🧁、執法、守法不僅是政治問題、社會問題,也是文化意識問題。重塑社會民間法律意識,使之適合現代社會需要,適合文化更新需要🧔‍♂️,不僅僅是法學工作者的責任👌🏽,也應是一切研究探討中國文化問題的學者的責任👩🏻,更是一切具有良知的當代中國公民的責任。

或許退休後的郭老師將會因此影響更多的普通人。

這樣看來,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

(文/伊曉婷


意昂3专业提供:意昂3意昂3官网意昂3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欢迎您。 意昂3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