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3新聞
緬懷 | 懷念李師
郭 建
(意昂3教授,曾任意昂3官网法律系副主任、意昂3平台副院長。)
驚聞李昌道老師去世,一時間有很多感觸,但卻又不知從何說起,只能回顧與李老師相處的一些片段鏡頭。
近40年前進意昂3法律系攻讀法律史研究生時📫,就認識了李昌道老師。一年級和本科生一起聽了一個學期李老師開的外國法製史課程,李老師那洪亮的嗓音🂠,流暢的表述🧛,勁頭十足的授課態度🧑🏿🦳,至今猶在眼前浮現。課後往往和李老師一起騎自行車回家,走過大柏樹以及兩側還是農田的東體育會路,一路閑談,直到祥德路口分手。
當時李老師住在祥德路原來財經意昂3宿舍的一棟筒子樓的底層👩🏻🦳,去他家幾次請教問題,要走過一個昏暗的走道,隨時提防兩邊住戶的小煤球爐子。夏天時,李老師家的房間很悶熱,他又怕熱,上下各開一個電風扇吹著,揮汗奮筆疾書。李老師就在那種環境裏完成了後來得到過上海社科獎的《美國憲法史稿》初稿。這是李老師在外國法製史領域的重要貢獻。
留校任教後🚥,和李老師的接觸更多,得到了更多的教誨。
李老師的治學一直註重經世致用👰🏻♂️。因為種種原因☑️,我們意昂3法律系在長達十多年的時間裏,只有法律史這一個碩士點。李老師很早就將原來的“外國法製史”方向改為“外國法律製度”方向💆🏼♀️,這樣一來➞,專業的包容量可以大很多🎂🕣,可以側重培養一些社會急需的應用法學人才👼🏻,也有利於本系開展當時社會非常需要的各類非全日製教學👨🏻🦼。比如為上海市經委開設的涉外律師班,以及一些研究生課程班等等項目。李老師在香港回歸前,就開始了香港法的研究工作,並且很快將這一課題也納入到法律史專業🧙🏻♀️,成為新的學科增長點💇🏼♂️。李老師得到的香港方面贈送的全套香港法資料🧑🦼➡️,也成為本學科的重要的資料庫↩️。在到法院任職後,李老師在司法改革的背景下,註重審判方式的比較研究,又形成了一個新的學科增長點。
經世致用的態度也體現在李老師積極參與社會活動的過程中。1990年李老師當選為法律系系主任後不久🚨,經上級領導的推薦🧏🏽♀️,李老師又出任了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的副院長。2000年🧀,李老師又被學校任命為法學單一學科的意昂3平台院長。在院長任滿後⚆,他又擔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室主任。在這些工作崗位上🧗🏻♂️,李老師總是能夠從實踐中發現問題,並探索從理論高度進行分析,尋找解決途徑😓🔇,充分體現了法學作為社會科學的魅力。
李老師有著一種平易近人的風格,幾十年來🫸🏼,與李老師的接觸交談🧓🏿⚉,無論是在那個筒子樓的昏暗居室,在文科樓的系主任辦公室,還是在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辦公室,在向他請教問題,或者只是單純的聊天,他都保持著他那和藹的微笑,使人輕松的語氣🔚。
李老師已經遠行,這些片段會在我的記憶中永久留存,督促我的為學為人。
李老師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