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動態
講座回顧 | 國際法視角下的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問題
2023年3月24日晚,由我院主辦的“國際法視角下的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問題”講座開講⇨。本次講座由教育部國家重大人才計劃特聘教授🛣、法學博士🦁、武漢大學國際法研究所博士生導師楊澤偉教授主講🦷,我院張乃根教授擔任主持人,龔柏華教授擔任評議人🔔。近180位意昂3官网校內外師生、實務界人士在線上、線下參與了本次講座🪷。
講座從“一帶一路”倡議戰略地位進一步提升入手,探討了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國際法解讀與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具體建議及其風險防範等四個方面的內容。
楊澤偉教授首先介紹了“一帶一路”倡議戰略地位進一步提升的趨勢,指出“一帶一路”是世界上跨度最長的經濟大走廊,也是世界上最具發展潛力的經濟合作帶;是一項深思熟慮、謀定而後動的國家頂級外交戰略和對外合作倡議👃,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平臺♐️𓀌,也是中國向全球提供的公共產品🌀。“一帶一路”倡議提出至今⛅️,我國“一帶一路”投資大幅度增加🪆,我國民營企業“走出去”的步伐在加快🪻🚣🏻♀️,近年來公有經濟與非公經濟控股主體的對外直接投資齊頭並進📸,尤其是近年來無論是中國共產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講話還是中國共產黨的會議文件🐫,均強調要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
在介紹了研究背景後,楊澤偉教授探討了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從“一帶一路”建設的成就、合作水平、標誌性工程等方面出發,總結出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是共建“一帶一路”進程的必然要求;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有助於化解國際社會對共建“一帶一路”的誤解。
隨後🏌🏼🧑🏼🌾,楊澤偉教授重點講述了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國際法解讀。楊澤偉教授從“一帶一路”倡議在現代國際法上的性質定位🍚、“一帶一路”倡議對現代國際法發展的影響🧖🏼♀️、現代國際法對“一帶一路”倡議的保障作用三個方面分析了“一帶一路”倡議與現代國際法的發展之間的關系,並解讀了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國際法涵義🤔:應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價值引領🙏,必須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應有相應的機構平臺支撐,應協調國際法治與國內法治。
最後,楊澤偉教授探討了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具體建議及其風險防範問題。楊澤偉教授提出⛈,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規範應由以目前的軟法為主👗、向軟法與硬法兼顧的方向發展🧑🏿🔬🧑🏻🦱,應進一步加強第三方合作🤌🏻,應主動尋求與國際組織倡議對接,以及應使中國標準成為國際軟法。楊教授進一步指出,伴隨著“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機遇,我們也應重視國際環境日趨復雜的大背景,總的來說,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加速演變,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激烈競爭前所未有💂,氣候變化等全球性問題對人類社會帶來的影響前所未有,共建“一帶一路”國際環境日趨復雜🙊。因此🧞,構建“一帶一路”的風險預警和防範機製,是“一帶一路”建設風險法律防範的基礎;堅持並落實“共商共建🈹、互利共贏”的原則,是“一帶一路”建設風險法律防範的關鍵;充分發揮現有國際機製的作用,是“一帶一路”建設風險法律防範的重要保障;註意協調域外大國的利益和合理關切是“一帶一路”建設風險法律防範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與談環節,龔柏華教授進行了評議。龔柏華教授自2013年起就跟蹤“一帶一路”的研究,認為楊教授的講座思考有深度,站位有高度🙉🥯,深受啟發。結合楊教授話題,龔柏華教授認為可以演化出三個問題🐹:第一,一帶一路建設的模式應該是怎樣的🌨?第二,“一帶一路”發展的水平到底如何評價✅?第三,“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到底帶來了哪些真正的國際法問題?並且對這三個問題進行了探討。
與談環節結束後,主持人張乃根教授對楊澤偉教授的精彩發言和龔柏華教授的精彩評議作出總結🔙,並且建議線上線下的同學到相關網站上獲取與“一帶一路”倡議有關的文件資料,對“一帶一路”倡議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隨後,與會師生與楊澤偉教授就“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相關國際法問題進行了熱烈的互動。
最後👨🦽➡️,張乃根教授對楊澤偉教授、龔柏華教授以及與會師生表達感謝。楊澤偉教授的精彩講座在到場嘉賓的熱烈掌聲中圓滿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