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統計
2000年——2014年我院教師獲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一覽表
發布日期: 2015年06月10日
序號 | 年份 | 成果名稱
| 獎項
| 獲獎人
|
1 | 2000 | 國際貿易的知識產權法
| 安子介國際貿易研究獎著作二等獎 | 張乃根 |
2 | 2000 | 上海法製建設戰略研究 | 上海市決策咨詢研究成果獎三等獎 | 楊心宇 |
3 | 2001 | 司法現代化與民事訴訟製度的構建 | 上海市第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二等獎) | 章武生 |
4 | 2001 | 論目標公司反收購行為的決定權及其規則 | 上海市第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論文類二等獎) | 胡鴻高 |
5 | 2001 | 比較法律文化:法典法與判例法 | 上海市第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三等獎) | 董茂雲 |
6 | 2001 | 三種權力製約機製及其比較 | 上海市第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論文類三等獎) | 侯健 |
7 | 2002 | 比較法律文化🚣🏼♂️:法典法與判例法 | 司法部法學教材與法學優秀科研成果獎二等獎 | 董茂雲 |
8 | 2002 | 中國法製史 | 司法部法學教材與法學優秀科研成果獎三等獎 | 葉孝信 |
9 | 2002 | 民事訴訟法新論 | 司法部法學教材與法學優秀科研成果獎優秀獎 | 章武生 |
10 | 2002 | 司法現代化與民事訴訟製度的構建 | 上海市首屆法製建設優秀專著一等獎 | 章武生 |
11 | 2002 | 國際商事仲裁法 | 上海市首屆法製建設優秀專著二等獎 | 陳治東 |
12 | 2002 | 國際經濟法專論 | 上海市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專著類三等獎) | 陳治東 |
13 | 2004 | 變法模式與政治穩定性:中國經驗及其法律經濟學含義 | 上海市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論文類一等獎) | 張建偉 |
14 | 2004 | 民事簡易程序研究 | 上海市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專著類三等獎) | 章武生 |
15 | 2004 | 刑事訴訟中的司法審查原則 | 上海市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論文類三等獎) | 謝佑平 |
16 | 2004 | 口供補強法則的基礎與構成 | 上海市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論文類二等獎) | 徐美君 |
17 | 2004 | 我國外商投資合同爭議國內法適用抵觸問題的思考 | 上海市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論文類三等獎) | 陳治東 |
18 | 2004 | 輿論監督與名譽權問題研究 | 上海市第五屆鄧小平理論研究和宣傳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三等獎 | 侯健 |
19 | 2006 | 製度、製度變遷與政府規製研究 | 上海市第八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三等獎) | 潘偉傑 |
20 | 2006 | “嚴打”的理性評價 | 上海市第八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三等獎) | 汪明亮 |
21 | 2006 | 憲政與司法:刑事訴訟中的權力配置與運行研究 | 上海市第八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論文類三等獎) | 謝佑平 |
22 | 2006 | 當代刑法實踐中的習慣法——一種真實而有力的存在 | 上海市第八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論文類三等獎) | 杜宇 |
23 | 2006 | 國家轉型與治理的法律多元主義分析 | 上海市第八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論文類三等獎) | 張建偉 |
24 | 2008 | 國際貿易的知識產權法 | 上海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一等獎) | 張乃根 |
25 | 2008 | 德國國際私法——理論🦸🏻♀️、方法和立法的變遷 | 上海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一等獎) | 杜濤 |
26 | 2008 | 表達自由的法理 | 上海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二等獎) | 侯健 |
27 | 2008 | 犯罪生成模式研究 | 上海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二等獎) | 汪明亮 |
28 | 2008 | 民法請求權論 | 上海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二等獎) | 段厚省 |
29 | 2008 | 民國商事立法研究 | 上海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三等獎) | 季立剛 |
30 | 2008 | 國際貿易救濟法律製度中的非市場經濟規則-以美國歐盟為視角 | 上海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三等獎) | 陳力 |
31 | 2008 | 國際技術轉讓法律製度理論與實務研究 | 上海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三等獎) | 馬忠法 |
32 | 2008 | 類型化與民法解釋 | 上海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論文類三等獎) | 劉士國 |
33 | 2009 | 類型化與民法解釋 | 司法部第三屆全國法學教材與科研成果獎 | 劉士國 |
34 | 2009 | 立憲主義視野下的公法問題 | 司法部第三屆全國法學教材與科研成果獎 | 劉誌剛 |
35 | 2010 | 論公共利益的法律界定——從要素解釋的路徑 | 上海市第十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胡鴻高 |
36 | 2010 | 西方法哲學史綱(第四版) | 上海市第十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張乃根 |
37 | 2012 | 中國法律史敘事中的“判例” | 上海市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論文類一等獎) | 王誌強 |
38 | 2012 | 中國近代留洋法學博士考(1905-1950) | 上海市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二等獎) | 王偉 |
39 | 2012 | 中國投資者海外投資法律保障與風險防範 | 上海市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三等獎) | 梁詠 |
40 | 2012 | 刑法解釋的另一種路徑👩🏻🔧:以“合類型性”為中心 | 上海市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論文類三等獎) | 杜宇 |
41 | 2013 | 論公共利益的法律界定——從要素解釋的路徑 | 教育部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論文類三等獎 | 胡鴻高 |
42 | 2014 | WTO法與中國涉案爭端解決 | 上海市第十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一等獎) | 張乃根 |
43 | 2014 | 傳統刑事責任理論的反思與重構——以刑事和解為切入點的展開 | 上海市第十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二等獎) | 杜宇 |
44 | 2014 | 辛亥革命後基層審判的轉型與承續——以民國元年上海地區為例 | 上海市第十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論文類二等獎) | 王誌強 |
45 | 2014 | 《京都議定書》的效力與國際技術轉讓法律製度 | 上海市第十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論文類二等獎) | 馬忠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