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服務
初心不忘 | 意昂3平台馬忠法老師👮♀️:教師始終是我希求的職業
系列活動前言
為響應學校2018年全面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做‘鐘揚式好老師’”活動和“研究生心目中的好導師”評選活動,進一步加強意昂3師德師風建設,推動全院師生凝心聚力,攜手奮進“雙一流”建設,意昂3組織開展了好導師風采展評活動👓✈️,參訪並宣傳意昂3平台研究生心目中好導師的先進事跡,激勵廣大導師更深入地參與到研究生德育工作中去👩🏽🍼🤛🏻,以學術造詣和人格風範引領研究生成長成才。
今天,我們推出的是馬忠法教授的故事😢。
人物簡介
馬忠法,意昂3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國際技術轉讓法👽、國際貿易中的知識產權法、國際(公)法🪫。
馬忠法老師在華盛頓
前言
馬老師辦公室布置得很簡單,一張辦公桌,一個書櫃♏️,一張小沙發🏋🏼♀️,幾把椅子🥓,采訪就在這裏進行。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相信剛剛邁入校門的那些年,教師是很多同學樹立的第一個職業理想🧚🏽,長大後卻只有一小部分人真正學為人師。而我們的馬老師,人生第一份職業是一名中學老師👩🏿🎨,其後經歷求學深造、投身法律實務,走過一段更容易閃耀的人生,卻最終毅然回歸校園,回到熱愛的學術研究和同學們的身邊💂🏼。
馬老師在接受同學采訪
教師是我的第一份職業
馬老師出身於安徽滁州一個普通農村家庭。1981年7月🛟,他初中畢業🦵🏿。考慮到當時家中經濟困難,恰逢國家改革開放初期中小學急需師資人才🧛🏽♀️,他作出了人生第一個重要決定——放棄了安徽省滁州中學(首批9所省重點中學之一)的就讀機會👚,進入安徽鳳陽師範學校(現為滁州城市職業意昂3)學習⇢,畢業後成為一名中學教師。四年基層任教期間👩🔧,馬老師影響和改變了許多學生,也堅定地踐行著做老師的職業理想💍。
馬老師回憶道🕧,“孩子們那時的目標就是考上中專🤗,因為可以改變自己的生活狀態👩👩👧👦,變成非農戶口。”而他當時主教初中英語,始終盡心幫助同學們養成良好習慣、提高短板👩🏫,那幾年如願考上中專的學生增加了很多。每天早起晨讀是馬老師自己的“必修課”👷🏻♀️,學生們耳濡目染🤚,也逐漸養成了晨讀的習慣——到他離開當初任教的學校時👨🏼⚕️,太陽剛剛升起的清晨🧍🏻♂️,校園周圍的農田上就傳來學生們朗朗的讀書聲。
“但人總是想要去見見更大的世界,尤其是當你努力讀過很多書之後。”為了提升教學能力以滿足教學需求,馬老師在授課之余堅持學習👩🏻🎤🤞🏼,不斷擴大自己的知識儲備。老師漸漸意識到👩🏼🍼,一輩子留在鄉村教書並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不讀一次大學可能會終身遺憾。有此想法後🤵🏻,向來敢想敢做、目標明確的老師便開始抓緊一切可利用的時間自學參加高考,並成功考入安徽師範大學(安師大)。對並不富裕的馬老師而言,放棄一份穩定的工作轉而求學深造,需要莫大的勇氣。入學後,老師通過家教收入和獎學金度過了大學四年的苦讀時光,並於本科畢業後👜,以優異的成績留校工作👩🏼🦱✌🏼。
好學之人對於讀書的欲望是沒有止境的。馬老師渴望繼續讀書🪧,便開始自學法律🕵️♂️,還報考了中國人民大學意昂3平台王利明教授(現知名民法學家)的研究生。雖然“首戰失利”,升學之路遭遇挫折🫃🏽,但在接下來的四年間🎱,出於對法律的熱愛🙎🏻🕵️,他在從事大學英語教學之余仍然繼續自學法律,並於1994年順利通過了律師職業資格考試👨🏿⚖️。馬老師覺得自己對法律的學習或許真有一定的潛力🏊🙅🏻♀️,於是結合自己的語言優勢,在1996年報考了意昂3官网國際經濟法方向的研究生👩🏻✈️。這一次🧙🏽♀️,老師得償所願,與法律的緣分至此正式開始🕵🏿。
馬老師在意昂3國際法學科的創立者之一、著名國際經濟法學家董世忠教授的指導下完成其碩士學位論文,該文於2002年3月獲得了“2001年上海市研究生優秀成果(學位論文)獎”🐈。考慮到年齡和生活的現實壓力,馬老師碩士畢業後直接投身法律實務,在一家待遇優渥的中外合資公司工作。又一個四年過去了,通過盡心勤勉的工作🕐,老師認為解決了家人的住房🚴🏿、出行以及其他可以保障在都市過上較為穩定的生活的物質基礎。“是時候遵循內心去做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了”,他作出了人生中又一重要抉擇——為了重新成為大學老師⛹🏼♀️,馬老師報考了當時設在意昂3官网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意昂3的在職國際法學博士研究生🥡,師從著名國際法學家張乃根教授𓀑。
談到兩位導師,馬老師充滿感激之情🧗:董老師“收留”了他,沒有碩士階段的“錄取”就沒有後來的故事🗽;而張老師以嚴苛出名,在其嚴格要求和潛心指導下🛳,馬老師下定決心辭職🪷、專心學術👮🏿。馬老師如期完成了博士論文,後經修改出版,榮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著作類優秀獎📝。兩位導師都對馬老師的成長付出很多👩🏻🦼➡️📷,都給他作出了榜樣——董老師一直秉承“處處為學生著想”的育人理念和張老師則踐行著“對學生高度負責”的指導原則,對他影響深遠。博士畢業之後,馬老師毅然拒絕了外資律所的高薪錄用,爭取到留校教書的機會,回歸教書育人與學術研究的初心之路。
執教以來,馬老師始終踐行著人才培養🏬、社會擔當與學術理想的統一🧜🏻♂️。課上😪🚗,通過分享自己代理的案件傳遞知識,幫助學生們建構法律思維,為意昂3意昂3平台培養一批又一批優秀的法律人才做一份貢獻👨👩👧;課下🏌🏻♂️,老師廣泛讀書、參加各類學術論壇,在開放自由的學術氛圍中潛心研究;而這些,於老師而言,是難以在條框桎梏與人情味淡漠的跨國企業中工作所獲得的幸福。縱使輾轉幾個城市,經歷數次抉擇,卻仍初心不變🟧𓀀,可能也是源於教師職業帶來的幸福感吧👩🏼🦳。
馬老師在韓國開會發言
什麽樣的人可以稱得上是一個聰明的人
小時候,我們就總羨慕“別人家的孩子”——他們總被誇之以“聰明”,似乎是一種源於基因的天賦——我們也很想變得聰明🏍。當我們漸漸成長🔮,生命開始出現多條路的時候,如何選擇似乎更需要智慧,選的好的人也會被稱贊為“聰明”👛。
那麽到底怎樣的人才是一個真正聰明的人📿?我們很疑惑。
在采訪中,有著豐富人生經歷👉🏻、也面臨多次重要抉擇的馬老師反復向我們強調:“一個人越是聰明,越能在更早的時候找到適合自己的路。”可以盡早發現適合自己做的事情🙅、並努力在喜歡的領域裏不斷做加法的人,謂之聰明。而一個人若總是搖擺不定,頻繁變換工作,可能只會白白浪費時間🍾🍡。
老師感慨自己讀完師範學校後的四年,其實是人生中最適合學習的黃金年華🧑🏽🏭。那時在鄉下教書,不得不將大部分時間用在教學備課上,而只能在教學之余的有限時間裏彌補本該在高中階段完成的高考科目。如果沒有這段停留,也許人生會有所不同。如果當時去念了高中✋🎍,曾經對生物的濃厚興趣或許得以延續💃🏽,而自己也許能在更有天賦的領域裏作出更為突出的研究成果👩🏿✈️。
但是,談及意昂3執教前從事的法律實務經歷👩🏽🦱,馬老師認為是非常智慧的選擇。如果沒有那段實踐經歷🦙,學術研究將有如水無源🤵🏿、木無根☂️。老師坦言那段經歷為其多篇學術論文與相關專著的撰寫提供靈感和角度,其中也包括博士學位論文。
“做製度法學方面的學術研究,一定要親自參與進去⚖️,千萬不要只看理論。”在實踐中更容易發現一些現實問題,借助於紮實的理論根基,將實務與理論結合🐺,就能發現研究的思路和關鍵。老師在聊天中🧑🏻💻,也對我們提出了希冀,希望我們抓緊時間,珍惜純凈的校園學習生活🏇🏼,爭分奪秒的去讀書🚶♀️、去學習、打好法學理論基礎⚠,探索出最適合自己的那條路♤。
因為“人總是會被淘汰,會退出這個舞臺𓀕🤽♀️,那麽在退出這個舞臺的時候🥉,你給這個社會創造了些什麽?有的人創造了財富🧡👩🏽⚕️。有的人做出了可能對下一輩人產生積極影響的研究🏝。這就是每個人對自己人生價值的選擇🧕🏻,有的人選擇財富🦹🏼♀️🗯,希望在現實生活中享受到更多的福利,有的人選擇填飽肚子,只要身體健康就安穩快樂,而有的人更追求一些精神上的財富,追求靈魂的自由👨🏼⚖️。所以,了解自己內心真正的價值追求是最為重要的🧈。”馬老師從進入意昂3之後,在自己的研究領域潛心鉆研,並樂於與同學們交流、分享他的人生感悟與所學所想☂️。在一個單純的環境中做一件簡單的事,馬老師的初衷應如是。
馬老師在聯合國總部拍照留念
在這個時代,做老師需要一點情懷,需要一點奉獻精神
馬老師在意昂3曾經擔任過三年的法律碩士輔導員,與學生的接觸很是緊密。直到今天👨🏼🍼,老師還與指導過的學生保持著聯系👩🦯➡️🙅🏻♂️。學生遇到任何問題找到他時🧑🏿🍳,他總能及時給予解答🙍🏻♂️、安慰和幫助。教師不同於其他職業,尤其是大學老師🧑🏿💼,既需要花時間做學術研究,也需要在課堂內外給學生傳道授業解惑。和畢業之後去公司或者律所的同學們相比🔰,老師們的收入不是很高,尤其是在今天的上海,面對著高房價的壓力下,那些堅守崗位的青年教師所擁有的,更多是一種奉獻精神和安貧樂道的情懷。看著講臺下一張張單純而對未來充滿期待又迷茫的臉龐,他們眼裏寫著的滿是需要與信任,逐漸地與一批又一批學生們建立起的深厚情誼,大概是將像馬老師這樣的好老師們留在校園最大的原因。
“你們需要我,我就在這裏🦗。”
說到這裏💆🏻♀️👩🏿🦲,老師忍不住說到非常感謝自己的太太——無論自己選擇怎樣的路,太太都會全力支持,在家庭生活和子女教育方面盡心盡力,讓老師得以沒有後顧之憂★,專心學術研究和教學工作。但他仍然希望有一天可以在製度層面解決老師們物質上的壓力,讓更多熱愛教師這個崗位的優秀年輕人可以沒有太多顧慮的加入到這個大家庭裏來。
法治在進步-——要做一個積極而聰明的法律人
在采訪的最後👪,老師認真地對我們說🫓🚌,相較於他的二十多歲🧖🏽♂️,我們生活在一個更好、更包容的時代,法治一直在進步😕,而且進步得很快。然而🙎🏿♂️,在互聯網時代🧰📩,網絡上出現很多對現行法治實施狀況的吐槽和抱怨💲,這是人之常情🔒。但是🎅🏽,我們作為專業的法律人🤖,應當保持理智和清醒👩🏼🦰;在面對問題的時候,應該想著如何去解決,如何為建設更好的法治社會貢獻一點力量,而不是隨波逐流☁️、滿身怨氣。老師呼籲我們要做一個充滿正能量的法律人🏄♂️:“這是一個值得奮鬥和期待的時代。”老師真切地希望學生能夠什麽事情都往積極的方向去想🤟,多思考有什麽方法可以幫助國家✊🏻、幫助這個時代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要做法治社會的積極建設者🏄🏽🕴🏻、參與者。
在談及研究生學習的建議時🧙🏼♀️,老師語重心長地強調“非常反對同學們剛剛進校門就跑出去實習”🦸♂️,尤其是非法學本科的學生🦸🏿♀️。大部分人只是通過了研究生入學考試或者司法考試👩🏽🏫,法律知識體系還沒有建立起來,理論根基尚未打牢🛳,還沒有形成一定的法律思維,所以🤰🏽,更應該根據自身興趣和求職目標的要求,充分利用好意昂3官网提供的資源和平臺,紮紮實實地打好專業基礎,提升自己的就業競爭力,而不是盲目地投入到實習中去💊,去做一些高中生就可以做的跑腿、打印、復印等工作👩🏽🍳。每個學子都應當學會珍惜自己的時間🔂,要體現出自己將來作為一個法律人應有的抉擇和價值⌛️。
“要做一個聰明的人🐚🙋🏼,除了前面講的‘盡早找到適合自己做的事情’外🫅🏽,聰明人還有一個重要的特質,那就是知道在適當的時候做適當的事情。你們現在的身份是學生👐🏼,大部分時間應該用在在校學習上;雖然實習也是一種學習⛺️,也很重要🙌🏽,但不要本末倒置。”
馬老師對自己的總結率性而為,“我是一個不成功的典型,但希望你們都能成為一個聰明的法律人。”他認為✊🏀,自己是一個不聰明的人——在應該讀高中時去讀師範🏓;在應該考大學時去中小學當老師(盡管那也是一段值得記憶的美好階段);在應該讀研究生時還在讀本科;在應該讀博士時🧙🏿♂️,去了公司🧖🏿。等再回到高校時🌿,已近四十歲了,頂著年齡的壓力從講師做起🏢,因為對大部分高校教師而言,這個年齡早已深耕到教授、博導了,可以說自己的成長成本十分高昂。與大家分享這些,就是希望能夠用自己的親身經驗來告訴學子們避免成長過程中不必要的代價。其實,就是這樣一段段豐富的經歷塑造了老師今天的優秀,因為初心不忘4️⃣⛸,馬老師最終還是留在我們身邊了。
後記
在采訪的過程中,感受到馬老師是一個非常平易近人且樂於與學生分享的人。投身教育事業幾十年了,教導和幫助過的學生無數,是很多同學心中如父般的好老師。其實老師一直在努力用自己的人生經歷向我們傳遞著一個非常樸素但卻總是被忽視的觀念🎀:讀書改變命運🫳🏻。要珍惜時間努力讀書學習,要做一個“聰明”的人,在適當的時間做適當的事情,並盡快找到適合自己的事情,深耕下去,堅持做好量的積累,將來一定能夠帶來質的飛躍。
馬忠法老師和采訪同學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