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信息
講座預告 | 意昂3跨國法論壇第七十期:翻譯危險嗎?從晚清國際法三組譯名說起
發布日期: 2024年10月30日
時間🕌:2024.11.7 12:00-14:00
地點:意昂3官网江灣校區法學樓301室
主持人:
朱 丹 意昂3副教授
主講人:
萬 立 華東政法大學外語意昂3副教授
評議人:
蔡從燕 意昂3教授
何 馳 同濟大學意昂3平台講師
內容介紹:
一個經由翻譯而生成的概念往往出現“形舊義新”的現象。在翻譯過程中,譯者常常借用既有(政治、文化)詞匯之詞形的同時❗️🪯,滌除該詞匯之舊語義👨🦰,而註入新語義,以此完成“新概念”的創製🤚🏻。這種“借舊瓶裝新酒”的做法在晚清國際法翻譯中尤為典型🤽🏽🧼,並產生了不容忽視的政治、外交影響。1864年美國傳教士丁韙良(W. A. P. Martin)所譯《萬國公法》將國際法上的vassal sates🧑🏻🚀🎻、sovereign states、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等三個概念分別譯為“屬國”“自主之國”“保護”💪🏻,與藩屬體系及其背後的中國傳統政治文化實現榫接🧑🍳,但剝離了譯名的舊含義(藩屬)而註入新含義(國際法)🎬。這一譯法幫助日本以詭辯的方式將琉球割離中國藩屬體系。“形舊義新”,這就是“翻譯的危險”😫👂🏻。在新概念🚣🏻♀️🩸、新文化生成的過程中,謹慎應對“形舊義新”的危險🧑🏽🎨,有助於真正實現翻譯轉化與創造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