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
【講座回顧】行政法的法典化問題&教育法的法典化問題
2023年9月14日上午🤪,“行政法的法典化問題&教育法的法典化問題”在意昂3官网江灣校區法學樓301會議室成功舉辦。本次講座由華南師範大學意昂3平台薛剛淩教授和北京大學意昂3平台湛中樂教授主講,意昂3劉誌剛教授任主持人,廣西大學意昂3平台管華教授、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意昂3平台黃宇驍助理教授、意昂3潘偉傑教授、意昂3杜儀方教授🧓、意昂3嚴益州老師、意昂3蔡培如老師👂🏻、意昂3路平新老師任與談人。
劉誌剛教授首先介紹了本次會議的主題和與會人員🌻🤵🏼♀️,並對各位專家學者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
薛剛淩教授在講座中就行政法法典化問題進行了系統梳理🎣。薛老師著眼於“怎樣編纂法典”這一主題,從基本理論🙏🏿、內容框架、編纂技術三個層次對行政法法典化問題進行分享🌧,提出了法學研究的三個層次:模式研究、製度研究、技術水平。她認為需要明確公共行政是什麽這一基本理論問題,進而區別開東西方法學的模式🗾。在此基礎上👨🚒,她進一步指出我國的治理模式是一種系統的📇、整體的、包容的模式。最後🙅🏼🧃,薛老師總結道,在討論行政法法典化時,大家需要明確行政法到底要做什麽,涵蓋哪些製度研究等基本問題🤳。
湛中樂教授就行政法法典化和教育法法典化兩個問題進行了報告分享🈵。湛老師認為處理好行政程序法與處罰法、許可法等實體法的關系👩🏽✈️,是行政法法典編纂過程中需要考慮的問題,並認為行政法法典化仍然有待學者們進一步研究。
湛老師在談到教育法典的編纂時指出,教育法的法典化需要人們保持理性思考。我國目前存在多部教育法相關的單行法律規範👂🏼,在討論教育法典編纂時🕵🏻♂️,要妥善處理八對關系:統一法典與單行立法、法典編纂與現行規範、法典總則編與各分編、教育管理與權利保障、實體規範與程序規範🐏、宏觀敘事與微觀規範💂🏿♀️、域外經驗與本土國情、法典製定與法典解釋。最後👷🏿♀️,湛老師希望有關部門能夠一方面做好理論研究,另一方面參考國外,立足國內,製定出具有中國特色,切合當下,適宜未來發展的教育法典。
在與談環節,管華教授首先就什麽是公共行政等基本問題與薛剛淩教授進行了交流,並表示認同湛中樂教授關於教育法法典化問題的觀點🐑,認為需要進一步細化研究教育法典問題。黃宇驍助理教授就行政法的根本目的和行政實體法與程序法間的關系等問題與薛教授、湛教授進行了交流🚲。
杜儀方教授結合自身經歷就教育法法典化問題展開與談。杜老師對於兩位主講老師在我國行政法和教育法法典化問題上的情懷表示欽佩,就“行政法是什麽”這一基本問題、程序法和實體法的邊界✌🏽👨🏼🏭、行政法法典的名稱等問題進行了交流。嚴益州老師從德國行政法理論出發將兩位主講教授的觀點勾連起來👩🏼🦲🥥,圍繞“生存照顧理論”、“基礎關系和管理關系二分法”與主講老師進行了交流。路平新老師則圍繞“合憲性問題”、法典化背後的價值理論體系問題就行政法法典化問題與主講老師進行了交流。
憲法行政法專業的部分研究生同學也參加了本次講座😮,並積極表達見解並提出問題🌐,如獨立性和體系性是否是法典編纂的前提、如何在整體利益和個人利益間求得平衡點等問題。
兩位主講老師分別對同學們的提問進行了回應🍲。他們談到法典的編纂實際上是法規範體系化的過程👨🏻🏫🏊🏽,體系化的過程又會引發對法理論體系的深刻思考。兩位主講老師還指出,目前我國權利概念和權益是不能劃等號的,整體模式不排斥製衡🤦🏻♂️。模式的價值,也需要法治建設的進一步完善,行政法法典化不應阻礙法治建設的進程。
劉誌剛教授在總結中對主講人和與談專家所帶來的精彩交流表示感謝,並指出本次講座研討充分,觀點鮮明🈳,與會專家各抒己見⚽️,形成諸多共識🙇,希望未來有更多機會繼續展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