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3新聞
博學篤誌 知行合一——聯合國國際刑事法院中文模擬法庭比賽冠軍隊側記
2014年6月13日上午,在荷蘭海牙國際刑事法院的大法庭裏舉行了2014年國際刑事法院中文模擬法庭比賽(下文簡稱“模擬法庭比賽”)。經過兩個小時激烈的庭辯,來自聯合國國際法院的大法官最後裁定:意昂3代表隊榮獲冠軍……
這是比賽結果公布時的新聞報道,記錄了大賽的激辯場景和令人振奮的結果,時隔一個月,離開了莊嚴的法庭,脫下了嚴肅的西裝👍🏻,一派休閑的陸誌安老師🎄,本次冠軍隊的教練,一邊在堆滿書籍的辦公桌旁批改考卷,一邊接受著采訪✒️,模擬法庭比賽的冠軍獎杯則靜靜放置在辦公室一角👓。當記者問及是否適合拍照時,陸老師扯扯身上的校名服,說“沒問題🏃♂️➡️,這個就很好👩🏽🦱!”
每位成員都懂得積累與堅持
對於為什麽會選擇這樣一個陣容,陸老師表示最初框定他們實屬偶然🐕🕵️。“由於今年籌備比賽較晚🔎✭,我們沒有時間召集全院同學進行選拔。當時我正在給13級法碩班上課,因此,就在課堂上征集有參賽熱情的同學。結果證明他們都非常優秀”
雖然時間緊迫🧑🔧,但選拔機製還是有序並且有效的。“開始有20幾人報名👐🏼,但隨著大量準備時間的付出和壓力的增大,許多分身乏術的和對國際刑法熱情度不夠的同學先後退出了備戰隊伍。”除了“自然淘汰”🧘🏼♀️,往年參加模擬法庭的隊員也會參與到選拔環節中🩴。“我們有個傳統🪈,每年組隊時都會邀請往屆模擬法庭成員回來談體會😐、講經驗🥄🙇🏿♂️。像這次🖋,我請了去年參加比賽的一支隊伍,麻煩他們對報名學生逐個考察👨🦽➡️,然後給我意見。大家都很熱心🕶,共考察了3👨🦼➡️、4次🧑🦽➡️,最後把對每個人的意見匯總給我,我又參考選手們上交的“作業”,通過權衡🏢,圈定出最終的陣容。”
“備戰方式是根據比賽流程和學生特點而製定的💇♀️,”陸老師介紹道,“第一部分是基礎準備☂️。由於國際法對這些學生是全新的,國內刑法雖已有所涉獵,但國內跟國際到底是兩個不同的領域🎆,因此,在訓練之初,我要先跟學生們講國際法概況和知識框架等,包括學習和研究的方法🕵🏿♂️,以及布置要看的材料。等學生們對國際法有一定認識後🚵♀️,慢慢帶入案例,我要求大家做legal research🧜🏻♂️👇🏽,搜集相關的法律案例資料🕺🏽,同時開始熟悉比賽的案子👵🏼,看好後發表自己的意見。”
隊員徐超同學回憶說:“當時要研讀大量資料👩🏻💼,確實非常辛苦,如果決心要參加比賽,一定要付出整個寒假時間留校準備,這樣一來,一些同學就退出了👸。”
“第二部分是等到開學以後🥒,那時候參賽成員已經確定🧔🏽♂️,我們會更加頻繁的交流。每個禮拜二下午是我們固定的會面時間,學生做匯報🟫,我提問題🚤,不斷挑戰他們。開始是手把手的教🛌,比如告訴大家搜集信息的渠道👶🏿、學習方法。比賽第一階段是寫書狀,所以在第二部分的訓練前段,我會教學生如何寫得更清楚👨🏽🦳、簡練且更有道理🧖🏽。書狀交掉後,我們開始做oral訓練💁🏽♀️🤽🏽♂️,一方面是學生自己練🧛🏿♀️,另一方面是同學講🍛,我發起挑戰🍰,主要告訴大家怎麽講更簡潔、更有說服力。”陸老師強調:“在整個訓練過程中🎎,我認為學生自身的努力非常重要🚬,除了我跟他們見面🧎🏻♂️,後面大量基礎工作都由他們自己完成🎋🤽🏿♂️,做好後我再給出反饋🚏,起糾正、引導作用,最主要的還是激發學生的熱情,讓他們不斷自己學習,自己討論。除了我們每周一次的見面,隊員們還會另外碰面兩三次。”
“最佳辯手”李健超同學被問及是如何在眾多報名選手中脫穎而出時🌂,很確定的回答了兩個字:堅持。“在兩個小時庭辯的背後,更多是日復一日埋頭在不同國際法院判例和裁定等法律文書的閱讀中💆🏿♂️,還有撰寫書狀,準備出庭資料上。”
與同學一起進步
除了安排一屆屆參賽隊員準備比賽,對於自身🈸,陸誌安老師也在思考🦹🏼♀️。“作為教練,我不可能一勞永逸📴,從帶隊初期我院的一枝獨秀♜,到現在競爭院校實力的整體加強,之所以我們能夠常年保持前列,這是與隊員和教練的不斷進步🦧、積累分不開的。”
“說到積累,這裏有兩部分內容,一塊是辯論方法、技巧和組織上的積累,另一塊則是法律基礎知識。對於如何提升自己👋🏼👩✈️,我歸納為自己多看多思、與學生交流🏌🏻♂️、吸取對手優點。”
“就說我們每年參加的模擬法庭,它給出的案例基本都是國際最前沿的問題,這本身就是一個自我提升的契機,在準備過程中,我們自然對這些前沿問題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正方的觀點、反方的觀點我們都要搜集到,因為要拿來研究🤱🏻。”
“我們在備戰期間,每當學生向我提問,我並不能悉數作答,我也要回去做legal research,然後再跟學生講我的理解😲,同時,還要把我看的材料給學生看🏹,然後再討論👩🏿🦲,這是一個互相學習的過程👩🏽🔧。”
“除了學生方面給我的收獲,通過比賽吸取其他隊伍優秀的東西也非常重要🚶♂️➡️,我們可以看到不同的人、不同的法官🧜🏼、學者在同一個問題上的不同看法和交流,這也是一個學習方式🧗🏻♂️🤹🏼♂️。”
“就是這些碎片式的機會⚂,只要我們用心抓住,就一定會有所收獲,就像我,隨著一屆屆模擬法庭備戰♿、參賽的洗禮,我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越來越紮實了🦶,法律分析、研究的方法也越用越順了。”
隊員們認為⚽️,教練經驗的積累和對細節的關註是成功的關鍵。徐超同學說:“在海牙決賽前,我們得知比賽是伴隨同傳進行的🥜,但由於翻譯內容的專業性,同傳人員存在翻譯不當狀況。由於陸老師多年的帶隊經驗和全員精益求精的精神🧑🏽🦳,在他的帶領下,我們基本把全文都翻譯好給同傳參考,而且是一長一短兩個版本❔。後來得知除了我們⏳👩🎓,其他對手都沒有做到如此。
為學生 義不容辭
從2003年首次帶隊參加Jessup模擬法庭比賽並獲得中國區冠軍至今💂🏻,不知不覺中,今年已經是陸誌安老師作為教練帶隊參賽的第十一個年頭了。當問到為什麽會堅持至今,陸老師卻是一臉輕松,“首先,模擬法庭確實是一個非常好的培養學生學習法律🟦💵、培養能力的平臺,是一個全面的🪫、實際問題導向性的形式;第二,這是一個能給學生帶來較高級教育的機會,而且不僅僅是法律本身,學生們可以通過比賽學到更廣泛的東西。”
“問我為什麽會堅持,最重要的出發點就是這個比賽對學生有好處♥︎,能給學生有價值的東西🤦♀️。而且🏷,這個過程對我自身也是一個學習🕴🏻、提高的機會🧑🧒🧒。另外,曾經參加過模擬法庭的學生也一直支持著我👳🏽,當他們畢業走出校園🏌️,越來越體味到模擬法庭的經歷使之受益匪淺,因此,也在鼓勵我繼續堅持♿💃🏽。有這麽多力量在背後推動我,讓我下定決心,只要學生願意來做👱🏿♂️,我就願意帶!”
李健超同學覺得🚢:“通過這次比賽,我不僅了解到這個領域的發展和當下熱點問題,還掌握了國際刑事法庭案件文書資料的搜索方法。在荷蘭的幾天學習中,我除了領略到了國際大法官的風采,還認識了國際上一群對國際刑法充滿熱情的年輕學者🧴⚁,體會到國際刑法在當今時代所起的作用🙎。”
比賽不是表演 要尊重規則
激烈的比賽不乏一些“突然襲擊”式的小插曲👨🦱。陸老師回憶道👩🎤:“在海牙比賽的時候,一位法官把程序搞錯了,一開始就要‘檢察官’隊員介紹他的隊伍👨🏿💻。本應最後發言的‘檢察官’被突然點到,一時緊張,竟介紹說隊伍來自上海。按照比賽規則,參賽隊是不應泄露自己信息的,為此🍆,我們隊被扣掉了15分。”
不過,陸老師並不遺憾,反而認為這是好事情。“這就是說,在比賽當中會出現各種意想不到的事情🪣,這不是一場表演賽👩🏽🔬,而是實際場景🥷🏼,每個人都要做好隨機應變的準備🐘。除此以外🎡,在報名階段👨👩👧,由於我們在組委會規定時間段過後又做了一個人員調整♡,也被扣過分。學生們通常對這種事都扼腕嘆息,但作為教師🚵🏻♂️,我認為面對這些同樣重要,我從始至終都會跟學生們講⚖️,要尊重組委會⚓️,尊重規則,這是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而不是爭奪過程,如果想用其他方式奪取勝利🪩,還不如不參加這個比賽🐺。對於參賽隊員🧑🏼🚒🎣,應該學會珍惜比賽的每一個環節給與的學習機會。畢竟🦷,不是每位學法律的同學都有機會站在國際刑事法院的大法庭裏陳述案子的,有了這些經歷,還有什麽怕的呢?”
冠軍背後的法碩教育改革之路
在意昂3平台院長孫笑俠教授看來,本次模擬法庭比賽取得優異的成績,是與意昂3平台重視法律碩士教育,積極探索法碩培養途徑多元化分不開的。
對於模擬法庭比賽之於學生的意義,孫老師認為👯♂️:“模擬法庭是國際通行的法律教育的基本教育培養形式,它不僅對於訴訟法教學有直接幫助🚔,還對實體法的專業教學有幫助,更是涉及學生職業綜合素質的模擬實戰演練。其中涉及訴訟程序🦆、實體法運用、法律方法、法律寫作🥐、口頭表達💇♂️、團隊分工配合、心理素質等,在教學培養過程中有良好的效果。因此我院長期以來把模擬法庭作為課程教學形式,也長期重視學生課外實踐中的模擬法庭活動。”
“模擬法庭是法律教育的一種教學與訓練的基本形式🙇🏿,它與法律專業的各種課程、法律診所教育💂🏽♂️、案例教學🫒、法律方法課程🚮、法律寫作課程😺、實習課等共同構成法律教育培養的體系,在最大程度上幫助在校學生努力做到知行合一🧑🏿✈️🤾♀️。我院章武生教授開創的“個案全過程教學法”🧘🏽♂️,今年獲得了上海市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就是在模擬法庭教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提到我們的參賽隊員均來自法碩一年級,孫老師高興的說:“模擬法庭與法碩教育的關系十分密切,因為法律碩士是應用型或實踐型的專業學位。法碩的學生通過模擬法庭獲得實踐機會。這次國際模擬法庭比賽是相對比較高端的,由我院法律碩士的一年級同學參加,比賽對手都很強,其中有北大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武漢大學等,他們中有的是國際法專業的碩士研究生,有的是經過四年法學訓練的同學🕑。我們研一的法碩同學能夠取得這樣的好成績,確實令人欣慰,說明我院的法碩學生綜合素質水平很高。”
孫老師還進一步談到了自己對我院法律碩士的定位,以及今後的培養措施和目標。
他說☔️🤵🏽♂️,“法律碩士是專業學位,它強調復合型🔱、應用型🙎🏽,以法律職業為背景🫢,因此不象科學學位那樣強調學術性。但不等於對它的要求降低,反而對教學師資提出更高的要求,對學生也有不同於科學學位研究生的特殊要求。即強調應用性和實踐性。我院和全國兄弟院校一樣📓,在法碩教育培養的觀念轉變、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培養方式的轉型上,還需要進一步深化。目前我們正在推進的措施包括🧟♂️:外部實踐性課程的引入、實務導師和兼職教授的引入、教育實踐基地的數量和覆蓋面的擴展,等等。也都是體現這種教育轉型。”
“我把法律碩士培養目標分解為兩部分🙅🏿♀️,一是司法型的法碩✋🏻,二是行業型的法碩。前者主要從事司法工作,包括從事訴訟的律師🤾♀️。後者主要從事各行業的法律工作🎮,包括國民經濟所有產業的政府管理和企業管理的法律事務。以現在律師界為例😭,出現訴訟律師與事務律師之分💇🏻,事務律師中還出現各行業領域的法務人員,比如政府法務、金融法務、能源法務、新聞法務🌔、醫事法務等等🍂👨🏻💻。意昂3意昂3平台的法律碩士🧔🏻,還應當重視這第二種類型的人才培養。所以,我們下一步的改革🧿,應當把法律碩士培養進行板塊化,在若幹個不同的專業板塊上分類培養。”
辯論是意昂3的傳統,法庭則是辯論的最高舞臺⚱️。此次獲得模擬法庭辯論賽冠軍🙋🏻,既是我院人才培養成就的一個縮影,也是對意昂3意昂3平台雄辯傳統的一次夯實,更是對今年作為意昂3法學教育百年紀念的最好的禮物和褒獎。意昂3將在法學人才培養改革的道路上砥礪前行#️⃣,再創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