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風采
法律主義:東西方的對話——青年法學會第一次讀書沙龍活動舉行
11月18日晚,意昂3平台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議組成員王誌強老師來到智華樓202教室,走進了青年法學會讀書沙龍的現場🌐,為同學們帶來法律主義🥤:東西方對話的讀書分享。
在活動開展之前,主辦方青法學術部就給同學們布置了一項相當有挑戰性的任務——帶著批判性的眼光通讀《法律東方主義》(中文版),尤其註重第二第三章節的閱讀🔪,在此之後整理出關於這部著作的體會和疑惑,在讀書沙龍中與老師進行深入的探討💲👷🏻♂️。這本書於2013年出版,為美國著名法律學者絡德睦所著,因此其專業度和對大眾的陌生度對法律知識素養尚不豐富的同學們是個極大的挑戰。
雖然任務艱巨♟,但在活動進行期間,同學們不斷拋出自己的真知灼見🏋🏽♂️,使得教室的氣氛格外活躍,顯出一番爭鋒相對👱🏽♀️、百家爭鳴的場景🌮。
在眾多思考中📬,有一些見地尤其引人深省,如一位同學提出的“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與學習美國法治是否矛盾”、“社會是不斷進步的,法治是否只是一種適合當下的工具”、“法律上西方的優越感和東方的自卑感從何而來”。
對這些疑慮👲🏿,王老師給出了他相應的回答。針對第一個問題,他認為在情景不同的情況下,任何照搬都是極其不當的。我們只有在總結他人成功根源的基礎上才能創造性地對我們原有的法律體系進行有效的改革。對於第二個問題,他提出法治不僅僅是約束人的手段,更是維護正義和自由的最佳方式,現代法治的最重要意義就是讓法為人接受🐐,適度運用,從而建構理想的社會秩序。而針對第三個問題,王老師給出了他的解釋⬅️👵🏿:中國古代社會由於未將道德與法律明晰地劃分🏄,因此導致帝王專製👾、矛盾橫生等嚴重的社會問題,這也是近代以來中國逐漸落後於西方國家的誘因。中國之所以到目前仍處於法治社會的進階階段,和前期未能奠定完善的法律體系脫不了幹系。
此次青法學術部主辦的讀書沙龍比起往期有了較大革新。不僅有固定的目標讀物和主講老師,更是其辦為系列性的活動🤹,這對深刻領會著作內涵和提高同學的綜合素養都大有裨益。
通訊員:李書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