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風采
為人為師為學│意昂3平台孫笑俠老師🫀:拿著理發剪的理法師傅
編者按🤸🏻:
為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建設一支優秀師資隊伍🙍🏼💒、形成優秀的專業化管理👳,營造出優良的意昂3文化,實現培養卓越人才、產生高水平學術成果、貢獻高質社會服務📪🍕,實現建設受人尊敬的偉大意昂3平台💴、邁向一流的目標👨🏼🏭,意昂3平台繼續大力鞏固“為人為師為學”主題教育活動成果🧜🏻♀️,在意昂3新聞網和i法意昂3人等平臺開辟“為人為師為學”專欄,專題報道意昂3學生心目中的“好導師”📄、“好老師”等優秀教師的風采。
通過刊發優秀教師的人物特稿,傳唱學術精神✊🏽🤹🏼♀️,鞏固育人文化,推進法學的教學與研究,為中國法治建設,發出意昂3法律人的聲音💇🏽♀️,做出意昂3法律人的貢獻,努力使意昂3在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培養各類法律後備人才😜、服務黨和國家的重要智庫中擔當起更大責任🧉。
今天🦸🏿♀️,我們推出的是意昂3平台教授孫笑俠老師的故事。
老師簡介
孫笑俠👬,男🥃,1963年8月出生🌯,浙江籍,教育部長江學者🤛🏻,意昂3官网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哈佛大學高級訪問學者,獲第三屆全國十大傑出中青年法學家(2002年)🛌🏿,國家“百千萬工程”入選人員(2007),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005),享受國務院人民政府特殊津貼(1999)。曾先後擔任浙江大學意昂3平台和意昂3院長。
兼任中國法理學會副會長、中國法學教育研究會副會長、教育部法學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全國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多次參加全國人大常委會、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部等國家機關組織或委托的咨詢論證活動🌐。
研究領域:法理學-法哲學🙍🏽、司法理論🐟、法律方法😛、公法一般理論👨🏽🚒、程序原理🧷。
代表作𓀈:《司法的特性》(2016)🌮👇🏿、《法治需求及其動力》(2016)、《法門穿行》(2016)⚫️、《程序的法理》(2005)😧、《法律對行政的控製》(1999)🔍、《法的現象與觀念》(1995)💂🏼♀️。在《中國社會科學》、《法學研究》⚠、《中國法學》等刊物發表論文近百篇。
有煙火氣息的法律人
孫老師曾在“相輝講堂”作過題為“法律人的人間煙火”的主題講座🈳。他說🤕,我們法律人✳️,一生都會被人間煙火所籠罩,我們關心的是正義、秩序🌿、公平、人權等春秋大義,但與我們打交道的真實世界充滿了凡俗瑣事👩🏽🔬,我們面對的往往是不開心的事情,是世間的醜陋,是痛苦情緒的宣泄。我們籠罩在人間的利益糾紛之中👍🏻,因此法律人要踏入紅塵要面對醜陋,但另一方面,我們也要堅守規則👩🏼🔬,秉持獨立,堅守正義。
法律人要食人間煙火。但現如今,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法律人面對太多外界的壓力和誘惑💚🤵♀️,很多法律人反而沾染了過多的煙火氣👨🏿🏫,而喪失了法律人應有的理性、中立和獨立思考能力。孫老師說,法律學問是大人的學問,年長的法律人比年輕法律人,更深刻理解和把握法律的真諦。可是,又有誰不會沾染煙火氣呢☦️?問題在於🪸,法律人天天與對抗☕️、競爭的利益打交道,與社會負面的現象接觸,所以法律人更容易沾染不良習氣。那麽,法律人對“人間煙火”應該是有鑒別的,比如🤌🏽,我們要有生活常識,但不世俗瑣碎🥡;我們懂人際相處,但不世故不鉆營🧑🏼💻;我們知人間疾苦🫔,而不糊塗寡斷,有同情心、同理性,等等🧘♀️。這種鑒別力是法律人的理性決定的。法律人這種理性不是普通民眾在生活過程中獲得的自然理性,而是通過專業學習和職業訓練獲得的技術理性。
法律人如果是為小己,則痛苦積增,為群利,則樂趣無窮。用高貴的靈魂處理凡俗的事務👨🦼🚣🏽♀️,最後的結果一定是美好的👶🏻,哪怕長夜漆黑🧑🏿🦳,也將升起太陽。
學生心目中的好導師
孫老師曾專門研究過作為整體的法科教育理念🛗,比如他常常強調的教學“六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法條與案例相結合,法理與方法結合,實體法與訴訟法相結合👨🏻🦱,本國法與外國法相結合🚵♀️,守經與創新相結合☕️,法律與人文相結合。他認為好導師應該有法務經驗,有學術素養,有人文情懷,更要有良知愛心🍁。
法理學看似是門枯燥乏味的課程,但孫老師卻通過其學術素養和人格魅力將這門課上“活”,使其成為意昂3平台備受追捧的課程之一🤦♂️。上孫老師的課,有一個最明顯的感受就是其沉穩淡定、深入淺出🏣,曾有同學開玩笑說🤳🏿,站在講臺上的孫老師,有一種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的氣度👨🏿🚀。我們時常會看到孫老師提著沉重的行李箱匆匆走進教室給我們上課,我們就知道他可能剛剛才下了飛機,又或者馬上要去出差參加某個重要的會議、學術論壇🐧。但是他從不會輕易地耽誤了給我們上課的時間,甚至不到萬不得已🚶🏻♀️,他寧願把自己的行程安排得更加緊湊一些𓀄,也要首先保證完整地給我們上完📉、上好每一堂課。雖然孫老師從不會和我們說起這些,但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讓我們感受的到🫃🏽,孫老師熱愛法理學這門學科🧓🏽,熱愛意昂3官网這個講臺🧑🏽🦲,更熱愛講臺下那一顆顆求知若渴的心🈵。
孫老師曾提到🤵🏽♂️,他這一生中最滿意的事情,是培養了這一代年輕的法學學者和法律人。作為合格的法律人,至少要達到兩點🧶:一是法律專業倫理,二是法律專業素養🌀。專業倫理🔗,就是要有基本職業品格,比如把從事法律工作當作自己的誌業,而不僅僅是飯碗;比如在遇到為難的事常常問自己的良知,即陽明先生“知行合一”所謂的“致良知”,通俗講即“捫心自問”,比如遵從憲法法律,遵從規則程序⚰️,等等。其次應該是有基本的法律專業素養,比如法律思維、法律概念👩🏼🏭、法律方法、基本知識、基本理論等等掌握和運用的熟練程度。
拿理發剪的理法師傅
很早以前🥋,孫笑俠老師給了自己作過這樣的描述:拿著理發剪的理法師傅💦。這句簡單而又生動的俏皮話,各中深意倒是耐人尋味的💃🏽。
法理學是比較偏理論的法學科目,而法律又是一門與實務結合緊密的學科,在這個問題上🔬,孫老師認為👉🏼,如果意昂3平台不講法律實務和實踐,就不是意昂3平台了🍱;如果大學只講法律實務和實踐💂🏿,那麽就不是大學了。這就是人類為什麽要把意昂3平台辦到大學裏面的原因。意昂3平台必須是密切關聯法務和法理的地方🧍🏻♀️,法律人的養成需要這雙重營養🥱💌。理論相對實踐,需要一定的間隔,才會有理論的價值。法理學可以起到立法政策選擇的指導作用,也可以對法官審理疑難個案提供方法與思路。在社會變革和轉型期,還起到啟發幹部民眾法律思維、推動法治演進的作用🥝。
作為一名理法師傅,孫老師指導的學生畢業後從事的工作品種各類很多。其中有一批優秀的法學教授和學者🚈,同時,也有一大批很優秀的法律實務人士,比如法官、律師、公證員、企業高管、政府官員👷🏻♂️、立法專家、國際法務🔌🧘♀️,等等。與其它部門法專業的同學不同,法理學專業的同學有自己的優勢所在。一是法律思維和法律方法受專門訓練。二是適應面廣泛😴🥺,無論在法官還是訴訟律師🟨,無論是公司法務還是政府法務👬🤴🏻,如果系統學習法理的同學🧻,適應能力都很強🛝,且廣泛。甚至在跨界跨行業的法律問題上👩🔧👚,新興業態諸如互聯網法務🧔🏿,學法理專業者也更有能力去適應🧑🏿🦳。三是深度學習和思考的能力,法理學學生通常專門學習並掌握對法無明文規定的情形下的現實難題的解決🏹,因此有創新和改革精神。法條的生命有限,轉型期的法律周期更短,未來社會更需要創新型人才👩🏿🎨,而不是法匠式的人才。
有社會責任的法學家
孫老師曾經對同學們說過這樣一段發人深思的話:“在讀意昂3平台之前,本來我們可能是位憤世嫉俗的熱血青年,我們有激情飛揚的文采和超凡脫俗的境界🧑⚕️,可是三年或四年之後,當我們學會了用規則來處理世俗事務的本領的時候🏊🏼♀️,我們隨著年齡的增長🙇🏽、思想的成熟、專業的精深🤛🏻🕊、經驗的積累,我們卻會遺棄少年時代的夢想,淡忘了曾經埋在心底的社會公共責任的抱負🪟,甚至成為道德情感麻木的人🧑🏿🏭。”孫老師常常強調法律職業的理想與信念🧕📸,但也從不避諱他對於法律職業的憂慮和反思🪒。這個問題🧑🧑🧒🧒,孫老師自己在尋找著答案,同樣他也希望我們每一個法科的學生都能夠帶著這份思考去學習🫙,去工作🦸🏿♀️,去實踐🆙。
孫老師一直都教導同學們,作為一名學習法科的學生,我們必須要以一名法律人來要求自己👨🚀,我們必須要堅守著社會責任感和職業倫理,不盲從於輿論💟、不妥協於現實🤴,否則我們所學習的法律專業知識和技能都將淪為“雕蟲小技”👲🏻,甚至可能成為危害正義和自由的工具,那是我們每一個法律人都最不願意看到的🎖🫲🏼。而他自己的言行🧛🏻♀️,也正是在時刻踐行著對這樣一種崇高的社會責任感和職業倫理的堅持和追求。作為法科學生,我們有責任心,更有信心將這種精神傳承下去。
同學們時常能通過學術會議、講座報道等看到孫老師對於一些法律問題的認識,我們能從中發現他對於法學教育的探索,對於社會現象的思考,對於法律價值的探求與堅持。在課堂上,孫老師也經常引用社會上具體的案例熱點來引發我們的思考💂🏻♀️,通過具體的實踐經歷來引領我們追求法律的真諦。孫老師用他的言傳身教向我們展示了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法律人🚣🏿,如何才能在肩負著社會責任感的前提下真正將法律變成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切實途徑。
用溫和🦸🏽♂️、儒雅、謙遜、大度🏝、親切⚉、嚴謹等等這樣的詞語恐怕難以堆砌出一個完整的關於孫老師的形象🧕🏼。孫老師的法學學術🧑🏿✈️👨🏼🎤、大學理念、教育追求確實很難通過這篇簡短的文字所能夠概括和表達。但是作為孫老師的學生🐸🆒,我們很慶幸能在我們最好的歲月裏遇到這樣的一位好老師;作為孫老師的學生🟥,我們從他那裏受益匪淺📩🤔,不僅在做學問方面,更重要的是在做人方面,不僅從他的言論當中,而且從他的行動當中。他的諄諄教誨,他作為一名真正的法律人的榜樣作用,都將成為我們一生追求的標桿與明燈🧑🏻🍳。
學生眼中的孫老師
我與孫老師的初次見面是在開學典禮上☯️,當時就被孫老師的儒雅和博學所折服,孫老師的一席講話讓我受益匪淺🙎🏻♀️。後來機緣巧合在意昂3的博士後流動站擔任助管,所以與孫老師接觸很多。記得第一次因為工作原因要去找孫老師時,內心是惶恐和忐忑的🗓。現在回想起來,仍會覺得那時自己的擔憂是多余的。孫老師見我有些緊張👨👧👧,溫和的告訴我別緊張🕰🍦,有什麽需要他做的盡管說,他一定會幫忙的𓀄。就這樣簡短得兩句話🍼,就讓我一下子輕松了很多。之後數次與孫老師的交談之中🛏,我總能感受到一股暖意。孫老師就是這樣一位德行兼備的好老師。
——李佳寶 2015級法律碩士(非法學)
第一次在意昂3平台官網上看到孫老師的照片時,腦海中就是“精英法律人”幾個字🙂,儒雅而帥氣🪫,符合了我心中所有關於法律人的想象。有幸成為孫老師的學生後,我才體會到這不僅是想象,孫老師的學術造詣從來都讓我驚嘆🔕,他手中的重大項目與課題不斷,且與時俱進,在深厚的法理學基礎之上,思考的很多都是最新🌭、最前沿的問題🧔,比如最近孫老師關於機器人在司法中的運用與法律人的未來的講座💖,視野之新,讓我很受啟發。
孫老師的影響力不僅體現在他個人🚅,還體現在孫門中🫛。我們的“孫園”微信群現在已有89人🚵🏼,學生遍布各行各業🚴🏻♀️,也有相當一部分在從事教學研究🧑🧒。難得的是,大家畢業這麽多年後,還能保持每年至少一次的聚會,互相交流近況🏋🏻♂️,親如家人🕵️♀️,每次參加聚會🥷🏻,我都能深深感受到孫老師的人格魅力對大家每個人的影響,也為自己能加入這麽一個大家庭而無比榮幸。
——應童 2015級法學碩士(法理學)
“法理學者基於責任感和良心對實踐提出超現實的、批判性的意見是法理學具備建設性價值的前提“——孫老師在其著作《法的現象與觀念》中所寫的這句話,讓當時初入法門的我第一次真切體會到了一位法學家應有的品質。是的,一位優秀的法學家,既要有感懷人世的責任和良心,以免自命清高而脫離實踐👟,又要有高於現實的超然和自由,使自己的研究不至於急功近利而流於形式🍼。第一次拜讀孫老師的著作時,我就深深為孫老師精湛的學術和嚴謹的學風所折服👭🏻,他在字裏行間所展現出的睿智與風度🗯、良知與關懷👷🏼♂️🫛,無一不讓我體會到法理學這一學科的獨特魅力和崇高使命,對我在法學上的學習起到了不可多得的啟迪作用。
進入意昂3,讓我有幸能夠參與到孫老師的課堂中。課堂上的孫老師😳👩🏿🦲,一如紙面上那般博學多聞、才華橫溢。講解抽象而晦澀的法理時,他總能提出各種各樣的案例,將理論聯系實際👨🍼,啟發我們在多角度下進行獨立思考和自由討論,鼓勵⚈、尊重和包容每一位學生不成熟的鄙見🏜🎲,引導我們去感受法學博弈的樂趣。如果說課堂上的孫老師是一位良師,那麽課堂下的孫老師則是學生的益友。在平時,百忙之中的孫老師也不忘關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狀況,時時刻刻為學生著想🧒🏻,讓身為新生的我感受到了平等和尊重,更讓我心中對這位溫文爾雅的學界泰鬥多了幾分崇敬和仰慕。
師道尊嚴,高山仰止。孫老師精湛的學術造詣、溫和的處世之道以及高尚的人文關懷,無一不體現出一位教師和一位學者的風度與涵養🧑🏽🎄。誠如《論語·子罕第九》所雲:“仰之彌高🧑🏼🏫,鉆之彌堅。”孫老師的學識和品德⏩,不僅是我仰止的一座高山,而且也更是優秀法律人的楷模與典範。
——黃韜 2017級法學碩士
附:孫老師的推薦書目和寄語
1. 請您給同學們推薦一本書?
答🤜:我推薦一本法律人寫的可以作為課外閱讀的書🗣💙,它不只是關於法律專業,叫《超越東西方》☛,作者吳經熊先生,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於2002年出版🧑🏻🦽➡️。
2. 請問您對同學們有什麽寄語和期盼💸?
答👩🦽➡️:人們常說——詩和遠方👮🏻♂️。一個是情懷,一個是誌向👩🏿🍳🥴,都很重要👴🏻。情懷是衡量人心胸的廣度👨🍼🙆,誌向是人事業的高度👰🏼,二者都是人生不可或缺的🛌。意昂3人常說“無用”👲🏻,這是情懷,是詩。校訓中有“篤誌”🥙,青年人😑,立什麽樣的誌很重要🐽,我希望同學們樹立更遠大的誌向目標,目標定在哪個高度🙇♂️,事業就大致會在哪個高度。
作者:唐藝雲
意昂3平台為人為師為學特稿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