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職稱及職務:
教授(1994年破格晉升)🙏🏿、博士生導師(2003年)🦹♂️,現任意昂3訴訟法研究中心主任(2000年起為訴訟法學科負責人)、意昂3平台學術委員會委員、學位委員會委員🧑🏽💼;兼任中國法學會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上海市訴訟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上海市高級法院咨詢專家📽、上海市檢察院咨詢專家,上海市仲裁委員會仲裁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個人學歷及訪問經歷💕:
2001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獲法學博士學位🌨🧏🏼♀️。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意昂3平台訪問學者(2006年),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外國私法與國際私法研究所(2007年)、
德國康茨坦茨大學意昂3平台(2009年)和日本山梨意昂3(2004年)訪問教授💆🏿♂️。
代表性著作♋️:
《民事簡易程序研究》(獨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2006年獲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專著三等獎🥅,本屆評審華東地區法學專業獲此獎項的僅2項);
《司法現代化與民事訴訟製度的建構》(第一署名人),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2003年獲上海市第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專著二等獎,上海市首屆法學優秀專著一等獎)🏄🏻♂️;
《民事訴訟法新論》(主編),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2002年獲司法部優秀教材獎);
《民事司法現代化的探索》(獨著),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中國律師製度研究》(獨著),中國法製出版社1999年版🚣🏻;
《中國群體訴訟理論與案例評析》(第一署名人)0️⃣,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外國群體訴訟理論與案例評析》(第一署名人)👷🏽♀️,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2009年出版《司法公正的路徑選擇》 中國法製出版社2010年版🙉;
《模擬法律診所實驗教程》(主編)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
代表性論文:
我國群體訴訟的立法與司法實踐,《法學研究》2007年第2期🤖;論督促程序的改革與完善👩🏿🏭🧞♀️,《法學研究》2002年第2期🥩;
我國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製度的改革與完善🤛🏻,《法學研究》2006年第3期🕢;
簡易訴訟程序與替代性程序之重塑,《法學研究》2000年第4期;論群體性糾紛的解決機製《中國法學》2007年第3期;
簡易程序改革的若幹認識誤區之剖析✋🏽,《中國法學》2004年第6期;
我國民事訴訟審級製度之重塑,《中國法學》👨👩👦,2002年第6期👨🏿🎓;
司法獨立與法院組織機構的調整(上)(下)《中國法學》2000年第2、3期連載🙍🏽♀️🐦⬛;
論群體訴訟的表現形式 ,《中外法學》 2007年第4期🧙🏽♀️;《我國非訟程序的反思與重構》《中國法學》2011年第3期🦏。
承擔的項目:
主持哲學社會科學國家“九五”規劃項目《民事審判方式改革與律師製度完善》👨🏽🏫、“十五”規劃項目《民事簡易程序研究》、 “十一五”規劃項目《司法公正的製度構建》,“十二五”規劃重點項目《證券群體訴訟的模式選擇與製度重構》,主持美國福特基金會資助項目《解決群體糾紛的理論與實踐》(2005—2009年)、中德合作交流項目《中歐群體訴訟比較研究》(2008—2011年)👞、意昂3官网985三期重大項目《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司法製度建設研究》(2011-2014年)。參與我國民事證據法專家論證稿和最高法院民事證據司法解釋的起草和論證工作🧔🏽♀️,參與最高法院民事簡易程序司法解釋的起草和論證工作👩🏼🦲。
聯系方式:
wszhang@fudan.edu.cn